您现在的位置:正源学校>> 正源快讯>> 学校新闻>>正文内容

在奖状中健康成长十二年的正源学子——祝贺黄天培考取北京科技大学

8月9日,大市镇朱陂村留守儿童黄天培603分考取北京科技大学,在村里祠堂举办升学宴。小水镇留守学生李慧601分考取南京理工大学,李箴婧592分考取暨南大学,在镇上举办升学宴。三架乡双泉村铁屎塘留守儿童邓永乐621分考取华南理工大学,在五里牌举办升学宴。

正源老师们兵分三路前往祝贺。

这是一个属于正源留守孩子的喜庆日子。

上午十点半,罗校长率高三年级主任钟琼佳和班主任罗经飞等带着恭贺铜匾和华为平板电脑来到大市镇朱陂村,祝贺黄天培603分被北京科技大学录取。

黄天培是小学一年级进的正源。

在大市镇读了一年学前班,期末回到家里,小天培板着脸一头钻进爷爷怀里,说自己不愿意在镇子里读书了,要去城里读。“我成绩和表现都比别人好,凭什么别人有奖状,我却没有。”小小年纪就老成懂事的黄天培那时就知道,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自己付出了努力,就要得到一个公平。

家境贫寒的农家留守孩子,起点本就相对较低,条件本就相对较差,享有的教育资源本就相对薄弱,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奋进去争取一个公平,这是世间最朴素的天经地义和理所当然。

黄天培父亲黄以顺、母亲资桂芳都是读完初中就去了广东打工,一直在中山制衣厂工作。黄天培几个月大的时候就一直跟着爷爷黄显佑、奶奶陈桂花生活。读学前班那年,家里好不容易攒钱把现有的房子勉强盖出一层。当时在制衣厂打工的月收入大概在一千五左右,入读正源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总计合到四千多一个学期,需要两口子攒上近两个月的工资才够。

一年级就送儿子去正源,资桂芳一开始是反对的。她说舍不得黄天培小小年纪就住校寄宿。说着说着,就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感觉自己太对不住儿子了,十二年都没为他做过什么。还好他爸爸和爷爷坚持要把他送到正源……”

资桂芳说,黄天培自小懂事,进了正源不哭不闹,从不给家里添麻烦,十二年里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每次打电话总说自己在学校里一切都好。唯一的一次让自己挂念,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次感冒发烧,班主任邓志华老师骑摩托车带着黄天培去医院,“我们在广东回不来,就邓老师在忙前忙后照顾他。”

从一年级到高三,12年的时间里,资桂芳只到过正源3次。一次是送儿子开学,一次是帮儿子提行李箱进校,还有一次就是返乡时路过正源,拎着行李隔着校门和儿子见面聊了十来分钟。

“十多年就没要我们管过……”资桂芳止不住再次泪如雨下。

老成、懂事的黄天培文静内向,很少主动表达什么话语。他知道自己的家境,知道体会父母背井离乡奔波谋生的艰辛,更知道只有努力学习、发奋图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才是农家孩子走向幸福人生、改变家族命运的唯一出路。

全封闭全寄宿制管理的正源学校,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不卖食品、不卖饮料,连牛奶都禁止带进校园。学校食堂一站式收费,不刷卡、不收现金,一日四餐自助式打餐,肉蛋鱼任吃,饭菜吃饱为止。既是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是为了杜绝攀比,让所有孩子一律人格平等,打造一方人人平等、积极向上、相亲相爱、风清气正的世外桃源,营造一个“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在正源的十二年里,黄天培如鱼得水,始终心无旁骛地勤奋学习、自觉努力,除了打羽毛球和跑步,其他时间一心扑在学习上。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初一到初二,从准高一到高三……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期,黄天培的奖状从未间断过,从前门到后门铺满了进门厅房里的一整面墙壁。从斑驳风化的2010年第一张一年级上册奖状,到崭新笔挺的2022年最后一张高三奖状,黄天培的每一张奖状都仔仔细细工工整整地贴在墙上,密密麻麻,如蚁排衙。

从奖状的内容,可见正源教育的丰富多彩:古诗知识竞赛、数学智力竞赛、铅笔字比赛、三好学生、语文学科之星、语文素养大赛、优秀少先队员、硬笔书法比赛、纪律小先锋、语文阅读竞赛,数学能力提高比赛,英语单词默写比赛,等等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能不出类拔萃?

这些看到父辈现实世界的辛酸而变得坚毅奋进的留守孩子们,怀揣着心中对梦想的渴求,拼尽全力,伸出稚嫩的双手去追寻那一线自己能够把握得住的光明,他们自觉自律得令人心疼。

我们问黄天培玩不玩手机,内向腼腆的黄天培条件反射似的张大了嘴,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我们,愣了几秒钟,露出一个心如止水般的笑容:“怎么可能玩那东西,我高三之后才有的手机。”

黄天培没有手机,高考信息都是填资桂芳的手机号码。高考出分当天,省教育考试院的高考分数短信,是发到资桂芳手机上。

收到短信的时候,资桂芳正和黄以顺在中山制衣厂的同一条产线上制件。铃声响起,打开手机,点进短信,603分的分数弹出来的一刻,黄以顺和车间里的同事们被资桂芳一声猝不及防的尖叫吓了一跳——她又蹦又跳地欢呼起来了。

罗校长常常在学校大会上教导孩子们说:“高考是最公平的。”学前班时可能因为家境受到过不公待遇的乡村留守儿童黄天培,让含辛茹苦的父母把自己送进正源,经过12年的自强不息,终于亲手握住了这份人生当中最为幸福的公平。

背靠着12年来贴满一墙的奖状,摩挲着“热烈祝贺黄天培同学603分考取北京科技大学获赠平板电脑一台”的正源铜匾,黄以顺喜极而泣。他说为了赚钱养家,自己12年里只到正源看过儿子一次,儿子却这么争气,“我这个做爸爸的……”

黄以顺背过身子,倚在儿子满墙的奖状上尽情哽咽了很久,很久。

擦干眼泪,黄以顺、资桂芳夫妻俩和爷爷黄显佑、叔叔黄以钉异口同声不停地感谢正源。他们说,黄天培的舅舅资庆也是正源培养的,2019年考上华侨大学。黄天培的小舅舅资鸿义正在正源准高一,下半年高一。黄天培两个堂弟黄俊杰、黄诗博都是幼儿园就送到了正源,下半年就升二年级、四年级了,他们全家用实际行动和孩子们的茁壮成长来说明,正源就是这些留守孩子最最温暖的家。

近几年我国民办学校的乱象,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规范民办教育势在必行,校长罗湘云表示坚决拥护!可是,正源学校中规中矩运行了十七年,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留守儿童教育经验,现在面临着招生人数的断崖式下降,大量留守儿童眼巴巴期待着来正源学校成人成才,让父母们安心在外赚钱。对此,校长罗湘云信心满满,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给正源这个留守儿童学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让这个留守儿童温暖的家服务更多留守孩子,未来的正源一定会有更多的农村孩子考取更好的大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